翻页   夜间
我就爱文学 > 太子妃必须骄养 > 第301章,去找厉氏
 
  宣政殿,亮着灯,映着外边的雪色。
  是大赵最高的心脏!
  当今有四个儿子在这。
  不是每个皇子都能上朝。
  彭王因为他是长子。只要会生,就是他的命。
  太子、在诸王上。宋王都得给他让。
  郑王自然是他娘给他争的,也是当今最喜欢的一个儿子。
  现在,哥四个就剩老三。
  谢籧成了齐国公,站的位置在后边,朝中王侯公卿多了都能将他淹没。
  不过,这会儿挺多人看他的表示,他有着特殊意义,很多人折腾不就是为他?
  谢籧头戴进贤冠,身穿紫蟒袍,气度一点不输二哥四弟。
  这么好的机会,谢籧没什么不敢说的:“福善真人年事已高,便是皇祖母也不忍心。”
  谢籀凌厉:“年事已高便不问是非?”
  谢箴跟上:“到现在还利用皇祖母的仁善,你怎么就不要脸呢?因为父皇对你不忍心,你可对父皇有一点父子之情?”
  谢简再上:“既知皇祖母之不忍,更应愧疚!”
  谢籀提出:“宽容当宽该宽之人、容能容之事。”
  谢籧质问:“殿下是要逼死福善真人?”
  谢籀直怼:“是叫她知道什么是廉耻?”
  谢箴更猛:“知道什么是王法!没有人可以践踏王法及百姓还能倚老卖老,那是老贼!”
  景王叹息:“福善真人早已出家。”
  谢籀好奇:“出家了就能目无王法、欺瞒皇祖母?”
  谢箴跟着二哥:“出家养儿子,修的是邪道。王叔好像也不分是非的?”
  景王看他今天疯了吧?
  申王不奇怪。自从他手里拿起剑,就不再是以前那个娘和大姐养的娇儿。又是皇帝最宠的,正该是飞扬跋扈的时候!
  换言之,他没去欺负人就好了,一群人还想算计郑王?
  又一个坚持:“福善真人道行高深。”
  谢箴冷笑:“是不是要夸护道军勇武?敢打退王师,那当真是英勇无敌!”
  谢籀说:“那不应该站在这儿,应该去紫巉山做军师。”
  当今开口。
  这位就离开宣政殿,可以去投奔紫巉山了。
  其他人再次沉默。
  不是应该对紫巉山的事沉默,而是目前的形势,还得好好掂量一番。
  谢籀明白,等打了再说。
  朝廷当然不会败,但胜败几分,他们要拿捏几分,一天就操心这。
  **
  青蛾宫,桓樾吃过早饭。
  井蔚顶风冒雪的进宫。
  虽然雪停了,但积雪七八寸厚,路上蛮难走的。
  井蔚到茶室,屋里挺暖和,她身上也暖起来。
  因为关着窗,里边就暗些,桓樾惦记玻璃窗,可惜韩欧默半桶水搞不出来,差评。
  井蔚收拾舒坦了,坐下来,和娘娘说:“一群人跑去白石村。”
  桓樾点头。
  井蔚说:“去白石村闹事的可多了。大多被老百姓怼了。”
  桓樾心想,多数百姓还好,刁民是一小部分。
  井蔚对那情况也厌恶,不过她看得开:“大家修建很积极,工钱给的足哈哈。”
  桓樾问:“建的还顺利吧?”
  井蔚点头:“挺顺利的。富民伯想了想,还有点银子,打算将河堤再修修。虽然明年才修,但大家还是高兴。”
  桓樾问:“广平县的事,大家反应如何?”
  井蔚说:“紫巉山信的人多,但骂的也不少。”
  桓樾点头:“紫巉山已经到一个临界点。他们也不在乎,走起别的路子;却不知道,修道修半截这样做是会天打雷劈的。”
  天打雷劈不一定,但天子可能会劈他。
  井蔚说:“广平县的田不是要分?大家现在最期待这个。”
  桓樾说:“尽想好事儿。”
  就算不是刁民,但想好事儿也不算错。
  一般人就是想想,只要日子差不多、就不多想了。
  土地的事是长期的事,桓樾没那个能耐去管。
  井蔚说:“紫巉山有些道士跑了,以后可能会衰败?”
  桓樾说:“不一定。”突然有了注意,“只要更正规、真正的修道,那不算事儿。”
  井蔚看娘娘,有什么好主意?不过她想:“紫巉山是该好好管管。一旦火了,就是各路跑去,最后败了灵气。”
  桓樾点头:“得道高人应该有,但修道、教义上就不太管事。所以要好好搞,他们也是有正面意义。”
  并且安抚一些道士。
  女史在一边,摆好架势。
  井蔚有一点点不适应,不过储妃就这样吧?
  所以,有些不是谁传给圣人,当然史官嘴都很严。
  桓樾是不在意:“办个大宗,或者学院。若是宗门的形式,由阐教和朝廷共同管理,虽然会有分歧什么的,这个再解决。学院的形式很自由,有的拜入山门,有的是决定出家,划出一块给静修的,再有管庶务的。”
  井蔚眼睛亮起来,一边思考:“这两种方式都不错。毕竟紫巉山很大,搞两个也行。上山烧香、和修道分开吧?”
  桓樾说:“好比学院的模式,道观由管庶务的管着,修道的人管清修,需要他们教徒就教,需要他们坐堂就坐。把这当差事,干多少活儿拿多少俸禄。”
  井蔚明白了:“就是修道和钱财分开,就算真人,不直接管银子。”
  这样就很难敛那么多财。
  虽然敛财的方式千千万。
  桓樾心想,让他们做教授,有业绩考核。
  或者分九品、像流外铨。
  道观火了,赚得多大家分得多。
  但有朝廷参与,赚的再多,一大部分要用于慈善,保证真人过的比较好但不奢侈。
  井蔚可以理解: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那本来就是福田。”
  桓樾夸:“聪明。”
  井蔚羞涩,这不是娘娘教的?她比娘娘差远了。
  井蔚打算在白石村,就搞慈善。
  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,再做慈善,有意义又受人敬仰,不好吗?
  女史看着写清楚了,觉得紫巉山就完了。
  若是圣人下决心,紫巉山不可能顶得住。
  有内侍跑来传话:“朝中觉得福善真人该自尽,她哭着去找厉氏了。”
  桓樾眨眼睛。
  井蔚眨眼睛。
  这福善真人挺有意思,莫非还想和厉氏一块死?
  两人还有什么话没说完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