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我就爱文学 > 太子妃必须骄养 > 第481章,喜事连连!
 
  早起。
  谢籀去早朝。
  桓樾还能练八段锦。
  她状态很好的,尤其练的时候感觉儿砸和她一块练。
  有个七八个月的胎儿一块练、是不是特别萌?比七八个月的婴儿还有趣。
  宫娥、媳妇、在一边战战兢兢的看着,总算看娘娘停下来。
  早上还算凉快,一群人服侍着娘娘收拾好,是真的美!
  蕙卿以前是看娘娘眼睛亮,现在眼睛变柔和了,但浑身在发光,怀的一定是个宝贝!
  强氏和窦氏一块进宫来看她。
  桓樾请她们一块吃早饭,还在集贤亭里。
  强氏看她心情好,高兴极了!就是要这么大气!
  窦氏乐。别说早朝吵翻天,桓娘娘没自己捋袖子去就不错了!
  不过这事儿她自己去还不合适,反正那么多人呢。
  关于关爱未来母亲这事儿,各种阴暗的心理不说,至少一半人是能理解的。
  强氏就超赞!
  所谓相夫教子,女子这么重要的事能不教?她以后如何做个更好的母亲?那有些当娘的就不是很懂,慈善司可是特别学过,也没将事情搞的很复杂。
  送个木盆,让她每天洗干净,木盆也拿出来晒晒,这是多大个事儿?
  有光天化日的洗吗?有叫男人看着吗?
  男人随地尿的还不少,那才是不要脸!
  有内侍跑过来回禀、哄娘娘开心:“伏鼎臣、黄点、陈克、好多人怒赞娘娘!还有人喊娘娘这是母天下!”
  强氏点头:“可不是吗?”
  内侍说:“伏鼎臣的文章最好,口才也最好,怼的……”
  又一个内侍跑过来回禀:“曾秉给怼到吐血昏迷了。”
  桓樾哟:“这对仲伟不太好吧?”
  内侍笑道:“没事,吴王说他大概回想起过去办的糊涂事,一下愧悔难当;又说不至于,曾秉一代大儒,他的成就有目共睹。宋王夸伏鼎臣,说年轻人就该如此,而不是畏首畏尾,一辈子糊涂!其他人要心胸开阔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”
  桓樾好乐!
  吴王是骂老头糊涂!
  宋王是夸年轻人干得漂亮!
  伏鼎臣中状元,照惯例授翰林院修撰。榜眼、探花授编修。
  级别不高,但在翰林院!
  伏鼎臣大概是如鱼得水!平时不怎么作,还挺乖巧。
  年龄大了都会变的成熟。
  但伏鼎臣年轻,又一步登天,他可以任性!想乖巧就乖巧,想不乖就不巧。
  看,这有事儿吴王、宋王都护上了!
  朝中大概皇太子都没这待遇!
  桓樾觉得伏鼎臣像气运之子,很好玩。在翰林院呆几年,再出去练几年,再看情况。
  窦氏看她胃口好的。
  强氏也多吃了点,今年红薯多了,红薯粥随便喝。
  又有内侍飞奔而来:“急报!郑王的船即将靠岸!郑王和永穆公主都平安!”
  窦氏兴奋!
  真是好天!
  好热的天!
  今年的银杏树好像都长大了不少。
  这是三棵雌树一棵雄树,雌树和雄树长到一块了,好像雄树也挂果了!
  今年的银杏肯定比往年还多,到时收银杏还得小心点。
  桓樾说:“圣人万岁!”
  又有内侍飞奔而来:“急报!吕小将军杀到惪勒国,生擒其国君、太子等,惪勒国亡!”
  众人齐喊:“圣人万岁!”
  不管惪勒国小,它做大石国的爪牙,灭它就是喜事!
  捷报到朝中,在这边也能听到那边的震动!
  之前还有人叽歪的,说打惪勒国怎么着,求和?
  战报既然敢宣告惪勒国亡,那就真的踏平!
  吕家父子,再立战功!
  从乌奴国打到惪勒国,吕温仁真是猛极了!他才十五岁!
  窦氏感慨:“这不得出个最小的大将军?”
  桓樾说:“天热,对伤口不利,多准备些药材支援。”
  内侍立即跑了。
  朝中还在怀疑,桓娘娘惦记的只有将士的伤。打仗哪有不伤亡?
  那不是理所应当的!
  吴王回禀:“臣已经准备好药材,有高静准备接应。”
  当今点头。
  怕大石国又突然袭击,哪怕聚集一帮土匪。
  大赵打下惪勒国,收获有了,不想付出更大的成本。打大石国、慢慢来。
  吴王准备的极严谨,不会全在朝中讲出来。
  有些人才想起来,吕家打仗能这么顺利,少不了吴王在兵部的调度!
  大家都为这事儿忙起来。
  慈善司那点事儿、看着没这个重要。
  虽然有人、就那么大心眼非要盯着东宫,他可盯着,哪天将他眼睛挖了。
  当今是真高兴!儿女平安归来,老父亲高兴,留着儿砸喝酒。
  一块到翠微殿喝酒。
  谢籀忍了。
  谢籧很乐意。严淑老跑到他府里就很烦,他没别处可去,能在父皇这儿多拖延就拖着。
  当今觉得严淑挺有耐心:“她在搞什么?”
  谢籧木着脸:“说是数学。”
  脑子又不好使,弄不懂是不敢问他,去找别人问。就有人怀疑他不行。
  对于这些想象丰富的,谢籧并不在乎,就是严淑真的很蠢。
  当今觉得:“那不错啊。”
  谢筑最小(在那三个弟弟还不能来玩的时候)最活泼:“不知道四哥带什么好玩的回来?”
  谢籀问:“红薯,吃不?”
  谢筑点头,和父皇说:“听说红薯产量是不错。”
  当今问:“你去种红薯?”
  谢筑点头,一点不含糊。他有封王,他种地和百姓自然不一样。
  谢籀和父皇说:“惪勒国那环境好像适合种红薯,不如就种红薯。”
  当今喝着酒看着二郎,继续说。
  谢籧插一句:“二哥的意思是,将惪勒国那块地方完全变了,也不分给百姓?”
  谢籀点头:“不可能分给惪勒国的百姓,那些人最好迁出来。外边不是伤亡惨重?由他们补充。”
  谢筑也听懂了。
  惪勒国和大石国挨着,肯定要将那地方打造好、对付大石国。
  惪勒国的人都赶走了,和大石国的联系就断了。
  谢筑说:“再换一些人去种地,和挖坑差不多?”
  谢籀说:“惪勒国的矿不少,咱要留给后代慢慢挖。种红薯,囤粮!”
  当今点头。再看谢筑,去种红薯小了点。
  谢籧不敢请这个旨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