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我就爱文学 > 旧金山往事 > 第503章 挪威之旅(两章合一)
 
  (二十分钟后再看!--!

  互联网泡沫危机刚过去不久,全球损失数万亿美元,整个产业如今依旧处于低迷状态。

  在纽约华尔街,损失数十、数百亿美元的机构到处都是,提前察觉到不对劲,及时全身而退的幸运儿也不少,他们赚到盆满钵满,看了好大一场笑话。

  从九十年代中期后,一直到几个月前,股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产业,这是个刚诞生没多少年的新产业,成功造就出一大批知名亿万富豪。

  可惜经历过一场狂欢盛宴之后,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经历长达几个月的下跌,留下了满地鸡毛,最近纳斯达克指数只剩下一千一百多点,而在去年三月十号,这个数字是五千零四十八点六二,盘中甚至升到过五千一百点以上。

 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三千九百多,换来的是无数科技公司破产、股票和投资机构损失惨重,寒冬早已经到来了,最近一段时间,在这2002年年底的十月份,硅谷那边无数高科技公司的管理者们,大多在考虑同一个问题——如何活下去。

  一个互联网产业,体现不出美国的整体经济面貌,毕竟互联网泡沫崩塌带来的影响,还不如去年的911事件影响大。

  上个月刚在纽约,举办过一周年悼念活动,跟人们想象中不同,从2002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轨迹看,美国经济尽管复苏力度不大,势头不强,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,而且存在着众多不稳定的因素,可终究还是步入了坎坷的复苏之路,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测的出现“两度衰退”现象。

  总而言之,春天的迹象开始出现了。

  有个年纪轻轻的小家伙,正在华尔街街头走着,手里拿瓶啤酒,准确来说是装在可乐瓶子里的啤酒,因为还不到可以合法喝酒的年纪……

  2002年。

  混乱的地方很多,美国本土一如既往的安全着,尤其是在纽约,这里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都市,没有之一。

  高楼大厦一栋接着一栋,新老建筑并存,各有特色。街道上还算干净,小巷里则存放着不少垃圾,下水道里的老鼠数量比人还多,人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。

  叶冬青最近挺高兴,他认为自己来到了个好时代。

  那晚明明从楼下跳下去了,但睁开眼睛之后,却发现自己正睡在记忆中很熟悉的小房间里,往事的种种恍若隔世。

  如今才十八岁,还在念高三,没有太多烦恼、没有被下毒、同样也没有多少钱,他搞不清究竟为什么会这样,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,也像是死后重回过去。

  这不是他担心的事,反正能够继续活着,已经让他非常高兴。

  叶冬青记得最近的事,刚跟身为姑姑和姑父的可恶夫妻俩彻底闹翻,刚满十八岁就自己搬了出来,记忆里只在那个破旧小房子里住了五个月,而早晨找到的合同告诉他,自己上周才搬进去。

  清晰感受到时空错乱,无论是性能可怜的IBM笔记本电脑,还是功能单一的诺基亚手机,就连路上行驶而过的丑陋汽车都在告诉他,如今真的是2002年。

  很难想象,在距离华尔街不远处的地方,就是一座破落脏乱的唐人街,叶冬青在那里出生,在那里长大,对周边街道十分熟悉。如果说华尔街亿万富豪云集,那么生活在唐人街里的穷人们,则宛如下水道的老鼠,属于曼哈顿最著名贫民窟之一。

  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,一提到曼哈顿,人们脑袋里就会浮现出无数高楼、百老汇、有钱人、中央公园、钱,可谁会记得一群收入不高的穷人们,还在这片物价惊人的地方苦苦挣扎呢?

  唯一让叶冬青觉得遗憾的是,自己回到了2002年,而不是1996,那一年他父母因为意外去世了,死后得到大约三十五万美元的赔偿,姑姑家人用这笔钱租了套稍微好一些的房子,从唐人街贫民窟里搬了出去。

  当时年纪太小,法律规定由亲人代为抚养,叶冬青一直觉得他们俩之所以同样收养自己,主要是为了那笔钱,而不是出于亲情之类。他们也有孩子,一儿一女,在这压力巨大的曼哈顿生活,偏心是肯定的,比如亲生的孩子被送到私立学校读书,叶冬青只能上垃圾公立学校。

  可笑的是,哪怕来到这种学校念书,他的SAT模拟测试分数,依然比那两个孩子好。对于同龄的表弟,叶冬青厌恶至极,对于性格很好的表妹则没有太多怨言,在家里能帮他说话的,就只有那位叫做丁甜的小表妹。

  回想当初为什么闹翻,或者说上周为什么闹翻,貌似是因为他们不仅不愿意为他支付学费,反而想让叶冬青将自己打工赚到的钱拿出来,供表弟去读大学,多可笑的逻辑。

  跟姑姑和姑父和好是不可能的,既然已经搬了出来,自然没必要在搬回去,美国这边十八岁后独自生活的年轻人比比皆是。

  一个人反而轻松自在,他懒得去花心思应付无聊又可恶的亲戚,此刻走到熟悉的地方,抬起头往上看。

  站在路边驻足,面前是一辆劳斯莱斯敞篷Corniche,死前叶冬青也有一辆劳斯莱斯,只不过是2017款的幻影,按照时间来推算,被宝马收购后的第一款幻影应该还在研发当中。

  他看的不是车,而是马路对面的那栋楼,感觉好像前几天自己还在里面拥有一整层办公室,从窗户往下就能看见华尔街标志性的大金牛,然而脑海中的理性却告诉叶冬青,在这个年代,自己还没有买下那层楼。

  手机铃声忽然响起,名字有点眼熟,接通后对面男人声音传出:“利奥,你怎么没来上课?难道你忘记了今天还要上课,明天周一才开始放假,如果不打算过来了,我可以帮你请个假……”

  嗓音和样貌对上了号。

  给他打来电话的是安德鲁·纳什先生,这位纽约曼哈顿国际高中的数学老师,非常喜欢叶冬青,原因是他脑袋聪明,在数学方面有着极高天赋,自从入学以来,每次数学测试都能拿到第一。

  纽约曼哈顿国际高中,光从名字来看貌似是一所不错的学校,实际上各方面都很糟糕。

  它属于一般般的公立学校,生源比较差,接受新移民子女,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,以华裔和黑人为主,还有墨西哥、意大利人之类的移民后代。

  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,学校不收学费和书本费,午饭、晚饭和乘车用的地铁卡也都是免费的。

  相信当初叶冬青的姑姑和姑父之所以选中这所学校,主要就是因为学费便宜,不需要太多开销,实际上自从得知叶冬青能够拿到奖学金之后,他们连生活费都不愿意给了。

  在这两位亲戚眼中,能够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,已经是莫大的恩赐,自从叶冬青几年前住进他们家,就再也没有听亲姑姑提起过自己父母死亡赔偿金的事。

  不打算再去要,也不打算跟他们过多联系。

  叶冬青“死前”在纽约绝对算是富豪,可从没给过姑姑和姑父哪怕一美分的礼物,倒是跟小表妹丁甜,偶尔会单独接触,带去吃东西或者旅游之类的,成年时候还送了辆保时捷911给她。

  自从父母去世,情绪变得敏感许多,谁对自己不好,谁对自己好,他都默默记在心里呢。

  站在华尔街街边的叶冬青,已经不是原先那个叶冬青了,样貌看上去非常年轻,穿着打扮挺土,这具身躯里,却装了一位亿万富翁的灵魂。

  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游走那么些年,性格早已百毒不侵,年轻时候怨恨过姑姑跟姑父,而如今谈不上怨恨,但不打算再产生太多交集。

  笑了笑回答说:“好的先生,今天我有些不舒服,睡到刚刚才起床,明天或者后天再回去上课,OK?”

  “那好吧,我会帮你请假。

  校长刚才找我谈了会儿,他希望你能考上一所非常棒的大学,去年我们学校甚至没人进入常春藤!我是指真正凭实力进去,而不是体育之类的。”

  纳什老师和叶冬青关系比较好,说话语气蛮随意,如果是其他学生敢翘他课,分数给低是难免的事。

  叶冬青站在卖热狗的餐车旁,歪头夹着手机。

  伸手从口袋里掏出四美元,无声示意来一份加煎蛋的热狗,继续开口道:“我已经考虑好了,第一目标是哈佛,或者其他排名前十的学校,比如哥伦比亚大学、麻省理工,加州斯坦福也在我的考虑范围内。”

  “斯坦福?不不不,凭你的成绩去斯坦福浪费了,必要时候我会请我的老朋友迈克尔·布隆伯格市长,帮你写一封推荐信,我们小时候就认识,他一定会帮我忙的,你知道他对吧?”

  纳什老师今年五十多岁,双方父母算是朋友,偶尔一起吃饭打牌的那种。

  自从迈克尔·布隆伯格先生发财,并且当上市长之后,经常在旁人面前吹嘘起这件事,其实关系只能算还行,真要去求推荐信,多半可以拿到。

  和这帮常春藤老牌盟校相比,斯坦福光有历史,底蕴还略显不足。它沾了信息产业崛起的光,自从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渐渐伴随硅谷崛起而闯入一流高校名单。

  在如今的美国人眼中,尤其是纳什老师这种上了年纪的美国人眼中,还不能跟哈佛、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名校相提并论。

  “嗯,我知道布隆伯格市长,非常感谢……而且一当就是十二年。”

  后面一句话是叶冬青自己在脑海里补充的,没有说出口。

  提到这位著名超级富豪市长,在纽约生活那么多年的叶冬青怎么可能不知道,著名财经新闻公司彭博新闻社的创始人,身价会在不久后高达四百多亿美元,名列全球十大富豪榜。

  死前有钱没错,想挤进这帮超级富豪的圈子里还差了许多,回想以前的自己,叶冬青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位见不得光的“高级打工仔”,专门为那些有钱有势的家伙们服务,转移各类资产洗白。

  混到两亿多美元身价,终究还是棋子, FBI和五角大楼那边刚露出点彻查的苗头,自己就被人给轻轻松松整死了。

  曾经因为没钱,错过了进入顶级名校的机会,老天爷开玩笑般又给了叶冬青一次机会,这次他无论如何也打算抓住。

  一份顶级名校的入学通知书,在他眼中就是块非常不错的敲门砖,不仅对普通打工仔重要,想要挤入最上流圈子当中,学历同样能够帮到大忙。

  比如白宫,有人私下里还称呼白宫为“小耶鲁”,因为里面无数政客出自于耶鲁大学,形成了个势力团体,多多少少会方便许多。

  叶冬青心里很清楚,以自己这张黄种人面孔,想要做点什么会遇到多大的麻烦。

  别的暂且不谈,就连帮别人洗钱,对方都更倾向于找白人帮忙,最好是找犹太人帮忙,种族偏见无处不在,在这种时候名校学历就显得比较重要了……

  跟纳什老师多聊几句后挂断电话,从快餐车女员工手里接过热狗。

  今天是2002年的十月十三号,星期日,前几天已经提前放了假,周末学校在补课。

  身为十二年级学生的叶冬青,吃着热狗行走在华尔街街头。

 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这,可能是因为以前几乎每天都来,已经形成习惯,找个熟悉的地方待着,能让自己更舒服些。

  昨晚发现自己回到十八岁这年,接下来直到天亮他都没睡着,脸色有些憔悴,不过精神好得很,尤其是这双眼睛,站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门口时候,简直快要发光!

  指数才一千两百点,记得2018年已经突破七千五百点,最高甚至站上八千点!

  干他这一行,对经济形势必须保持足够的了解,叶冬青的个人能力,比华尔街绝大多数分析师都要好,脑海中涌现出各种数据。

  这些数据原本不重要,网络上都能查找到,但放在2002年,就显得非常重要了。

  LED显示屏上,各支股票名称和代码,伴随着周五收盘价滚动着,七点三美元一股的苹果股票、十六美元一股的亚马逊股票、八美元一股的思科、二十二点三美元一股的微软……

  看得叶冬青心潮澎湃,如今是互联网股灾发生后的最低点,没人知道接下来就是漫长复苏期,考虑到分红和拆股等,想赚几十倍收益都不难!

  一些他很熟悉的公司名字还没进入里面,例如谷歌、例如Facebook等等,堪称遍地黄金!假如这回不赚到更多钱,老天都看不下去……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